索拉難」這種病毒進入人體之後,透過血液直奔腦部。

它利用大腦前頁的細胞來達到自身增生的目的,但途徑迄今還不是很清楚。

索拉難」一面增生,一面摧毀腦細胞,讓身體機能停止,最後心跳也沒了,使得受到感染的這個客體呈現「死亡」的狀態。

腦部雖然還算活著,也已經呈現休眠,而「索拉難」病毒則將腦部突變成為新器官。

這個新器官最大的特色就是不必倚靠氧氣而存活,因此腦部的新器官可以指揮全身,又不受到氧份的限制。

突變完成之後,腦部的新器官重新啟動全身,此時這個人的身體與以前大不相同,可是有些身體功能還在,有些部分則經過改造,還有些功能完全消失。

這個全新的有機體就是殭屍,也就是活死人

 

 

索拉難的誕生

很不幸的是,現在還搞不太清楚自然界當中「索拉難」的存在狀況。

全球各地生態系統當中的水體、氣體、土壤裡面,對於「索拉難」都呈現陰性反應(沒有索拉難),植物、動物當中也檢驗不出「索拉難」的存在。

到本書出版的時候,科學界依舊努力尋找「索拉難」。

 

症狀:

以下的時間表顯示人類受感染之後的變化個體的差異,而有幾個小時的誤差。

第一小時:感染部位疼痛,臉色大變(變紫色,變褐色)。傷口(如果是由傷口感染的話)腫大。

第五小時:高燒(攝氏四十度以上)。畏寒。略呈白癡狀。嘔吐。關節劇烈疼痛。

第八小時:高燒持續不退,感染部位以及四肢麻痺。癡呆狀態加劇。肌肉協調失
效。

第十一小時:下肢癱瘓,全身僵直,心跳速度減緩。

第十六小時:昏迷。

第二十小時:心跳停止,腦波是平的。

第二十三小時:身體重新啟動。

 

感染途徑:

「索拉難」病毒具有百分之百的傳染性,百分之百的致命性。對人類來說,幸運的是目前還未發現藉由空氣、飲水傳染的案例,與大自然接觸並不會導致「索拉難」感染。

只有透過直接的體液交換,才會感染「索拉難」。最廣為人知的感染方式就是被殭屍噬咬,但這並非單一的感染途徑;

曾經出現的感染前例包含自己的傷口與殭屍的傷口接觸,或在爆炸中被殭屍的肢體殘液噴到。

如果直接食入受感染的肉品或液體,並不會造成感染(除非嘴裡有傷口),反而會直接斃命,永遠斃命,不會變成殭屍。受感染的人肉具有高度毒性。

歷史上、科學實驗上、民俗傳說裡、口述歷史中並未曾出現「與殭屍嘿咻之後會怎樣」的記載。

但前文記載可以推知,從「索拉難」的生物特性來判斷,與殭屍嘿咻的話,則被感染的機率極高。

我們在此並不想呼籲大家「不要與殭屍嘿咻」,因為真正敢這樣的人,一定是非常奇怪的人

可能並不在乎要如何保護自己的人身安全。或許有人會爭辯說,殭屍的體液呈現十分凝固的狀態,所以與殭屍的「非噬咬性接觸」並不會受到感染。

不過請注意,只要單一的一個微生物就足以啟動整個惡性循環了。

 

跨物種感染:

 
「索拉難」可以感染一切的活物,無分大小、物種或生態系。

但迄今只有人類才會出現「僵掉的身體重新啟動」之狀況。

研究顯示,人類以外的生物被「索拉難」感染之後,會在短時期內死亡。宿主一死,連帶使得寄生的「索拉難」也活不下去了,所以這些生物的屍體並不具有危險。

宿主死亡的時間很快,「索拉難」還來不及增生,宿主就掛了。

蚊蟲咬傷也不會造成感染。實驗證明,蚊蟲具有判別的能力,只要生物已經感染「索拉難」,蚊蟲就不會咬它。

 

治療方式:

 
人類受感染之後,通常就沒救了。「索拉難」是病毒,不是細菌,所以抗生素沒用。

對抗病毒的唯一方式為預防接種,但在「索拉難」的案例中也沒用,因為即使只在身體內注入一點點的病毒,也會立即造成全面性的感染。

目前科學家正在進行基因研究,內容包含提升人類抗體以抵抗細胞結構的變化,以及製造出全新的反式病毒,讓反式病毒在體內辨識、殲滅「索拉難」病毒。

不過這些方法都還在初步階段,短時期內不會成功。有人從實戰經驗當中發展出另一種治療方式,就是將感染部位立即截除,可是這種療法的效果還待確認,目前的成功率不及百分之十。

通常而言,「索拉難」病毒一旦進入人體系統,則患者就算完蛋了。若受感染的個體選擇自殺了結殘生,則必須確保所選用的自殺方式可以先將腦部殺死。

實務經驗顯示,受感染的個體若選用「未將腦部完全炸掉」的方式自殺,則依舊會變成殭屍。這種情況經常出現在感染後第五個小時內的自殺狀況。

無論如何,被殭屍噬咬或者受感染之後的個體若死亡,則遺體必須立即處理。

 

殭屍復活:

 
有人以為,若將「索拉難」病毒注入新鮮人屍,則可使屍體復活變殭屍。

這種看法完全錯誤。殭屍不喜歡吃死屍,所以死屍不能傳遞病毒。

第二次世界大戰前後所進行的實驗顯示,將「索拉難」病毒注入屍體之後,不會發生任何事,因為屍體的血液停止流動,無法將「索拉難」傳送到腦部。

若將「索拉難」直接注射進入屍體的腦部,也沒什麼用,因為腦細胞已死,無法與「索拉難」互動。簡言之,「索拉難」不能製造生命,「索拉難」只能改變生命狀態 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rectangl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2) 人氣()